拒食,是指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,有意拒绝进食甚至拒绝饮水的行为,严重者可导致水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,危及生命。拒食行为是认知障碍病区常见问题。
怎样识别认知症患者的拒食行为,找到拒食的原因,学会应对的方法,以便减轻照护人员的工作压力。下面罗列了几种引起患者拒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。
被害妄想:怕有人在食物里放毒而拒食。
护理措施:避免单独进食,鼓励集中进餐,让拒食患者参与分餐工作,工作人员可以先当患者面试吃,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疑虑。
意志行为障碍:保持固定姿势不动,不愿进食或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整日忙忙碌碌,难以安静下来进食。
护理措施:选择安静的进餐环境单独进食,工作人员在旁耐心督促示范,可给予喂食,需注意态度和蔼,动作温柔。精神运动性兴奋的患者不要强求患者用餐,以免激惹患者,可将饭菜放在房间,有时患者可在夜间或别人不注意时自行进食。
出现幻觉:听到有人命令不让他进食或有声音提示这个食物有毒而拒食。
护理措施:工作人员可在耳边大声劝导提醒进食,以干扰幻听而促使其进食;宜集体用餐,自行选择餐食,或由其他患者先试尝以解除疑虑,促使进食。
躯体疾病原因:如如发热、胃肠道反应等症状引起食欲下降。
护理措施: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,进行护理干预,尽量减少原发病对患者进食的影响。
抑郁情绪:情绪低落,认为生不如死,无食欲。
护理措施:加强患者对日常生活的参与度,提高对生活的兴趣;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制定可口的营养膳食;给与耐心的鼓励和支持,反复督促劝慰帮助患者进食。采取香薰疗法或音乐疗法,使其情绪稳定促进进食。
吞咽功能障碍:不愿进食或进食困难。
护理措施: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估结果,制定不同性状的食物以便患者吞咽,帮助进食,如予以半流食或流食。
药物副作用:服用抗精神病药可出现吞咽困难等不良反应而影响进食。
护理措施:工作人员及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,告知医生及时处理,解除药物不良反应。
廖爷爷,78岁,失智6年。入院后表现为常常自言自语地说饭菜有毒,水里有人放了砒霜,从而拒绝进食、饮水,总觉得儿子要抛弃他了……时常伴有幻觉、妄想,爷爷认为有人要害他,所以害怕饭菜有毒不肯吃。
主动询问关怀:对爷爷主动进行心理关怀,使其对工作人员产生亲近感,信任感,如每天询问爷爷身体状况、进食情况、睡眠情况等有无不适等。
了解爷爷饮食习惯和喜好,营养科根据营养评估制定适用于爷爷的个性化营养膳食,如有些失智者的记忆停留在当年的麦乳精、桃酥等,可以尽量满足。
遵从爷爷的进餐时间和习惯,不强迫爷爷进食。
当爷爷出现幻觉或被害妄想时,耐心说教的同时,让老人参与分餐工作,使其认识到和大家是分吃同样的饭菜,减轻或消除疑虑。
提供安静舒适的就餐环境。
鼓励爷爷做适当的身体运动,促进消化,增进食欲。
爷爷因思念亲人,情绪低落时,请老人想念的亲属送些他爱吃的食物,并陪同一起用餐,从而改善老人进食情况。
![]() |
|